第二件嘛,可能就有点棘手了,办厂嘛,得有地儿有工人,这事儿我一个人可搞不定,得赵局长您出马才行。”
赵清宇眉头一皱,这事儿确实不好办。
按照国内的规矩,现成的厂房多半归国家或国企所有,那些集体企业要么寄人篱下,用着国企的地皮,要么像石飞龙那样,租个街坊的房子,或是自家宅子开个小作坊,想找现成的厂房,难于上青天。
当然,找国土局批的新建也是条路,但光是盖章审批那一关,没个一年半载,你都别想动工。
再说招工,人倒是好找,街上失业青年一大把,正愁找不到工作。不过,郑看来要搞的玩意儿听起来高端,那些小伙子一时半会儿怕是上不了手,得找有经验的老工人领着。
但这又绕回了老问题。
这些老师傅,大多在国企里扎根,想让他们出来,难如登天。
就算单位愿意放人,人家自己也不一定乐意,为什么要放弃铁饭碗,跑去一个陌生的新厂?工龄怎么算?级别怎么算?将来退休金怎么办?这一个个问题,都是拦路虎。
这郑看来,可真给赵清宇出了个大难题。
不过,那500万美元的首单诱惑力实在太大,哪怕闻州能分一杯羹,也是份沉甸甸的政绩。要是成了,明年升迁的筹码又多了几分,赵清宇心里也明白,这事不能不上心。
思来想去,赵清宇犹豫着开口:“看来,你这事儿可真够棘手。我不是不想帮忙,我琢磨了半天,只有一个法子能试一试,能同时解决你的场地和人员问题,但成功率不高,还得袁书记点头才行。”
郑看来一听,精神头儿立马来了。这几天他绞尽脑汁,也没找到破解之道,现在赵清宇说有办法,他自然高兴。
他迫不及待地问:“赵局,你真是智多星,我脑袋都想疼了也没辙,快说说你的高见,让我长长见识。”
赵清宇没接郑看来的奉承,直截了当地说:“其实不复杂,学学老谢那招,直接找个亏损的厂子,把它收购了,场地、人员不就都有了吗?”
“这……能成?”
郑看来万万没想到,赵清宇会给他支这样的招。要是苏晨这么说,他一点儿也不会惊讶,但从赵清宇嘴里说出来,他就有点意外了。毕竟,赵清宇是体制内的人物,说错话可不是随便道歉那么简单。
“成不成,我也不敢打包票,方向我定不了。我看这样,你下午去找袁书记,探探他的口风。他要是同意,就没问题;不同意,你再另谋出路。”
也只能这样了。郑看来想了想,问:“赵局,有没有哪家厂子你觉得合适,给我指路,让我有的放矢?”
“这事儿简单,我也不藏着掖着,咱们闻州的小国营,有三成正亏着血汗钱,有的比当初的无线电厂还惨,日子快过不下去的厂子,一抓一大把,我帮你挑。”
说着,赵清宇从桌上抓起一叠报告,自嘲道:“这都是哭穷求援的,要钱发工资,报销医药费,唉,这些厂子,只知道伸手要这要那,要是能有几个像你和老谢那样,能替我分担的,就好了。”
郑看来没吱声,瞅着那叠报告的厚度,估摸着得有百八十家,看来,这位赵大局长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赵清宇翻开报告,一家家审阅:“苍南热水瓶厂,不行,跟你干的活儿差太远;建峰机械厂,不行,规模太大,你恐怕消化不良;闻州纺织厂,更不对路;柳市制鞋厂、文成纸厂……